1、第五章第五章 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一节 新闻发言人制度概述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以政府为传播主体,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为传播客体,通过发布、传播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来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它是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的公共信息传播机制。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界定及缘起(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界定(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界定 新闻发言人指公开传递新闻信息的个人或单位,由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职责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新闻信息的公开发布是新闻发言人工作的核心;而新闻发言人
2、制度又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核心。根据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定义可将新闻发言人分为政府新闻发言人、社会团体新闻发言人、企业新闻发言人等。根据在新闻发布过程中功能的不同,新闻发言人可以分为:主持型、客串型和主角型。主持型新闻发言人主持型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过程中只起到控制进程的作用,并不真正发布新闻。客串型新闻发言人客串型新闻发言人则多是由新闻发布方外请的专家学者或某事件相关责任人,这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及社会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上比较常见。主角型新闻发言人主角型新闻发言人是新闻发布会绝对的信息源,其对事件有着清楚的认识及全面的把握,一般承担着制定决策和发布新闻的双重责任。(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缘起 新闻发言
3、人制度起源于美国。美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有法律保障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经验开始被别国效仿和借鉴,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渐在世界多国落地生根,在内涵及外延被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渐嵌入政治结构及社会生活中,成为各国媒体、政府和公众都普遍认同的公共信息沟通方式。美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新闻发言人的要求:首先是政治立场坚定。其次是对应掌握的信息要十分熟悉,随时能够脱口而出,但对于机密性的资料却要守口如瓶。最后,虽然新闻发言人是个严肃的职业,但承担者要永远保持微笑,甚至很多时候需要以幽默来应对。二、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在我国,自辛亥革命后,新闻发布会就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
4、用。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阁总理唐绍仪在国务院设“新闻记者招待所”,并向记者发布新闻。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中共中央就下发了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新闻秘书工作初步经验的通报,其中指出,举行新闻发布会或座谈会,是团结记者、提高记者、集中使用记者力量之比较好的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及党报体制的单一化,我国并没有建立新闻发布制度,仅是组织过几次具有影响力的记者招待会。1965 年,苏联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专门举办新闻发布会,对苏联的恶劣行径进行谴责。1980年,“四人帮”集团受到法律的审判,全国人大常委会为此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中外记者发布关于
5、审判“四人帮”的决定。同年,我国政府就“渤海二号”石油钻井船翻沉事故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这是我国首次就突发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这两次新闻发布会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起点。1982 年3月26日,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就中苏关系发布消息,钱其琛仅说了包含3句话的简短声明,整个过程没有问答,这是外交部第一次以发言人形式举行的新闻发布会。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向中外记者介绍了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1983年6月,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首次举行新闻发布会。2000 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正式启用。2004年年底,时任国
6、务院新闻办主任的赵启正对社会公布了中央六十多个部委的新闻发言人联系电话,并正式对外宣布,中国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确立。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为新闻发布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法规条例的保障和规范。2011 年3月,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组织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第一次集体培训。同时,国资委直属的121家大型中央企业通过新华网将各自新闻发言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相关资料向社会公布。至此,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基本完成,新闻发布会也不再由中国记协出面协调组织。2005 2012年国务院各部委举办新闻发布会数量汇总 三、政府、新闻发言人、媒体的关系(一)西方国家政府、新闻发言人、媒体三者的(一)西方国家政府、新闻发言人、媒体三者的关系关系 西方国家政府与媒体之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媒体在维系政党与公众间联系、及时发布政治信息、向公众解释政府纲领及决策、塑造领导人公众媒体形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做出了突出贡献。美国政府对待媒体的手段大致是:“胡萝卜 大棒”。政府与媒体之间存在被监督与监督的关系,媒体代表其背后广大的受众对政府实施监督职能,政府为赢得公众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