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ntibiotic resistant in bacteria 細菌的抗藥性細菌的抗藥性 內容內容 抗生素發展歷史抗生素發展歷史 抗生素作用機轉抗生素作用機轉 抗生素的化學結構抗生素的化學結構 細菌具抗藥性的原因細菌具抗藥性的原因 葡萄球菌抗萬古黴素的機制葡萄球菌抗萬古黴素的機制 產生抗藥性基因產生抗藥性基因 增厚細胞壁增厚細胞壁 控制抗藥性細菌的分子策略控制抗藥性細菌的分子策略 A n t i b i o t i c r e s i s t a n t i n b a c t e r 抗生素發展歷史抗生素發展歷史 1928 佛萊明發現青黴素佛萊明發現青黴素 1939年年 弗洛理、錢恩純化以
2、動物實驗證實其治療弗洛理、錢恩純化以動物實驗證實其治療效果效果 1945 共同獲得諾貝爾獎共同獲得諾貝爾獎 1935 杜馬克發現磺胺類藥物杜馬克發現磺胺類藥物 1939 諾貝爾獎諾貝爾獎 1944 瓦克斯曼發現鏈黴素瓦克斯曼發現鏈黴素 1952 諾貝爾獎諾貝爾獎 1950 枯草桿菌素、氯黴素、四環黴素、紅黴素、萬枯草桿菌素、氯黴素、四環黴素、紅黴素、萬古黴素、喹諾酮類古黴素、喹諾酮類(quinolone)放線菌屬分離出眾多抗生素放線菌屬分離出眾多抗生素 1962年至今僅兩類新型抗生素被研發成功年至今僅兩類新型抗生素被研發成功 oxazolidinone環氧酮類環氧酮類(linezolid)cy
3、clic lipopeptide(daptomycin)環脂胜肽類抗生素環脂胜肽類抗生素 抗生素發展歷史 抗生素的基本作用機轉抗生素的基本作用機轉 抑制蛋白質的合成抑制蛋白質的合成 Aminoglycoside 和和30S核醣體蛋白質結合核醣體蛋白質結合 Tetracycline 防止胜肽在防止胜肽在30S核醣體延長核醣體延長 Chloramphenicol 抑制抑制50S核醣體的肽基轉移酵素核醣體的肽基轉移酵素 Macrolide 防止胜肽在防止胜肽在50S核醣體延長核醣體延長 Clindamycin 防止胜肽在防止胜肽在50S核醣體延長核醣體延長 抑制核甘酸合成抑制核甘酸合成 Quinol
4、one 與與DNA扭轉酵素扭轉酵素alpha次單位結合次單位結合 Rifampin 與與DdRp結合抑制轉錄作用結合抑制轉錄作用 Rifabutin 與與DdRp結合抑制轉錄作用結合抑制轉錄作用 Metronidazole 破壞細菌破壞細菌DNA 改變細胞膜改變細胞膜 Polymyxin 破壞細菌細胞膜破壞細菌細胞膜 Bacitracin 破壞細菌細胞膜破壞細菌細胞膜 抗代謝藥物抗代謝藥物 磺胺類藥物磺胺類藥物 Sulfonamides 抗生素的基本作用機轉【医学课件之抗生素】-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t-i n-b a c t e r i a
5、【医学课件之抗生素】-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t-i n-b a c t e r i a 【医学课件之抗生素】-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t-i n-b a c t e r i a 細菌具有抗藥性的原因細菌具有抗藥性的原因 1.製造分解抗生素的酵素或解除藥物之活性製造分解抗生素的酵素或解除藥物之活性 beta-lactamase-分解青黴素類分解青黴素類 acetyltransferase-分解氯黴素分解氯黴素 kinase-改變胺基醣甘類抗生素改變胺基醣甘類抗生素 2.改變抗生素作用的標的組成或代謝
6、路徑改變抗生素作用的標的組成或代謝路徑 增加抗生素受質產量增加抗生素受質產量 改變核醣體結構改變核醣體結構 修飾合成細胞壁的酵素修飾合成細胞壁的酵素,使可以正常合成細胞壁使可以正常合成細胞壁 改變細胞膜上蛋白質結構改變細胞膜上蛋白質結構 細菌具有抗藥性的原因 抗藥性菌株的歷史抗藥性菌株的歷史 1960 penicillin-resistant gonococcus 1970 multi-drug resistant Shigella and Salmonella 1980 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抗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抗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對對其他其他-lactams皆具抗性皆具抗性)1980 VRE(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2002 VRSA(vancomycin-resistant S.aureus)全抗藥性全抗藥性AB菌菌Pandrug-Resistant AB,簡稱,簡稱PDRAB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菌)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