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操作规程第一节 甲酸装置开停车规程1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岗的工艺流程、设备结构、性能,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生产反应原理,掌握对物料的安全防护措施。2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顶岗操作。3岗位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工艺指标未经公司同意,不得任意改变。4开车方案4.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4.1.1试漏前的准备工作4.1.1.1所有项目全部完工,交出检修的设备全部交回4.1.1.2填写送电申请单,联系电工送上装置内泵的电源4.1.1.3按工艺流程全面检查各岗位设备、管线、阀门、法兰、安全阀、现场仪表、液面计等是否完好,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如有问题要及
2、时联系处理以达到要求42开车及准备421开车条件的准备42ll确认因检修所加的盲极已全部拆除。42l2确认仪表的一次表、测量元件、调节阀全部具备投用条件。4213确认机泵润滑正常,转动灵活,密封良好,冷却水正常,具备投用条件。42l4确认电机检修完毕,安装就位,试转正常,电机电已送上。 4215检查公用工程各项条件是否符合开车要求,水、电、气已进人装置,参数符合工艺要求。其中冷却水已进入设备正常循环,温度符合使用条件。42l6分析仪器已调试完毕,具备做样条件。4217现场消防器材,防护用具,工器具齐全好用,现场消防蒸汽胶管接好,安全阀定压无误,安装就位。4218现场各类动火工作已全部结束。42
3、19现场卫生清理,道路畅通,符合“一平、二净、三见、四无、五不缺”的标准。4.2.2开车4.2.2.1酸化釜开车4.2.2.1.1初次开车应将酸化尾气吸收缸补水至正常水位(约1/3),如不是初次开车应分析1#吸收缸的酸含量。当酸含量高于65%时应及时放出,再将2#吸收缸的水放入1#吸收缸,将3#吸收缸的水放入2#吸收缸,再补新鲜水进入3#吸收缸。4.2.2.1.2启动酸化水冲泵的水泵,将真空送入酸化釜。4.2.2.1.3在二人的配合下,将硫酸从大储槽用液下泵抽入硫酸高位槽,在抽硫酸时,必须一人看泵,一人观察高位槽刻度,千万不要将高位槽加酸过满。4.2.2.1.4若初次开车,应向酸化釜补加浓度大
4、于75%的甲酸46桶(100150kg)和5080 kg芒硝作低料,待搅拌均匀后再投料,如果搅拌叶搅不到底料,应增加底料量。4.2.2.1.5逐步向酸化釜加甲酸钠,大块的甲酸钠要粉碎,以免影响反应。每投100kg甲酸钠只能投6065kg硫酸,加硫酸速度以釜温不超过55为宜,最好酸化釜温度控制在45以下,酸化釜没有装温度计,可凭经验观察釜内甲酸雾气的大小决定投甲酸钠和硫酸速度,一般能看到釜内物料,若看不到釜内情况,说明投料速度太快。4.2.2.1.6甲酸钠控制在5.56.0小时投完,投完甲酸钠后将剩余约100150kg硫酸补完。硫酸一般67小时加完,釜内温度可由加酸速度和冷却水的开量协调控制。4
5、.2.2.1.7为了节约用水,投完硫酸1020分钟后可以关闭冷却水。4.2.2.1.8投完硫酸反应45分钟后取样作中控分析,保证酸化液中硫酸绝对不能过量。甲酸钠过量应小于0.2%,当中控分析补酸补钠量超过10kg时,补料反应10分钟后应取样作二次中控分析。4.2.2.1.9反应好的物料继续搅拌,待蒸馏通知下料后,停搅拌放料,若底阀阻塞可用铁棒通一通。4.2.2.1.10每次下料时,除作停电准备外,应留够底料,以利下批反应。留底料量视酸化釜大小而定。2000升酸化釜底料不低于300kg,3000升酸化釜底料不少于600kg。4.2.2.1.11酸化水冲泵可在投完硫酸1020分钟停止,以利节电。4
6、.2.2.1.12当酸化尾气水吸收酸浓度高于65%应及时放出,供酸化稀释用或直接放入净化釜,3#吸收缸酸浓度最好不要超过30%。4.2.2.1.13前批甲酸浓度超过87%以上,可在蒸发初期后期向净化釜,补加一定量的水吸收稀酸,因为甲酸浓度高,挥发性较大,应控制蒸馏甲酸的浓度。4.2.2.2酸化停车4.2.2.2.1正常停车。一般正常停车都有较充分的准备,停车的操作过程也较长。通常可按下列步骤进行:4.2.2.2.2接到停车通知后,应将底料放完,停搅拌,清扫现场。4.2.2.2.3若需对酸化釜检修或较长时间停车,应用清水清洗酸化釜23次。4.2.2.3紧急停车4.2.2.3.1在投料过程中突然停电,应停加甲酸钠和硫酸,当无法判断停电时间时,酸化釜内物料较稠,应补加23桶稀甲酸,用人工搅拌均匀后,每10分钟盘车23转,以防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