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专题06 机械运动目录01 思维导图:呈现教材知识结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02 知识梳理:甄选核心考点,重难点逐项分解。03 易混易错:点拨易混易错知识点04 方法技巧:总结高效学习策略,快速掌握和巩固知识05 典例精析:针对典型题型,详细解析解题步骤,引导解题思路06 真题赏析:通过经典真题升华教材,提炼核心方法。 机械运动一般在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中出现,结合生活现象、交通工具、简单运动模型等背景考查。常考考点有: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相关计算(高频)、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等。1、刻度尺和机械停表的使用和读数一般在选择、填空题中结合具体情境考查;2、运动状
2、态、参照物判断作为中考高频考点,常考查的方式有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主要在选择、填空题中以古诗词、生活情境、教材典例、科技等为背景单独考查,也常与惯性、速度计算、机械能等力学其他知识综合考查;3、速度相关计算作为中考高频考点,通常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或在计算题中综合力学其他知识考查;考查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4、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主要考查:平均速度计算;误差分析。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01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2)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
3、米(mm)、微米(m)、纳米(nm)等。2、长度的单位换算(1)换算关系:;。(2)步骤:数值不变,乘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为目标单位。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例如,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例如,知识点02 长度的测量1、认识刻度尺(1)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2)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3)测量范围(量程):从零刻度线到这把刻度尺的最后一条刻度线的距离。如图所示,此刻度尺的测量范围(量程)为08cm,分度值为1mm。2、刻度尺的使用(1)选:选择合适量程、分度值的刻度尺进行测量。(2)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且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
4、体且与被测物体平行,不能歪斜。(3)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记录结果不但要记录数值,还要注明单位。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记录为7.00cm。知识点03 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等。2、时间的单位换算; ; 3、时间的测量工具古代测量工具有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测量工具有机械停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停表等。4、机械停表的使用(1)看:测量前认真观察表盘量程,停表中小表盘的单位为min,指针转过一周所用时间为 15 min;大表盘的单位为s,指
5、针转过一周所用时间为30 s.(2)读观察小表盘内指针是否过半刻度线,从而确定大表盘指针所指刻度为前 30s还是后 30s。若小表盘的非整数分钟小于0.5 min,则大表盘读数在030s内;若小表盘的非整数分钟大于0.5 min,则大表盘读数在 3060s内;停表示数=小表盘指针偏过的整示数1min大表盘指针示数1 s.(3)记:记录结果不但要记录数值,还要注明单位。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3 min10 s190 s.知识点04 误差与错误误差错误产生原因客观原因造成的,不是人为造成的主观原因造成的,是人为的能否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可以消除区分方法实验数据较接近真实值;误差值一般不超过测量工
6、具的分度值实验数据远远偏离真实值减小或避免的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知识点05 长度、时间的估测1、长度的估测(1)身体上的“尺”:大拇指的宽度约1cm;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 15 cm;中学生走一步的距离约0.5m;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2)中考常考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80cm;教室每层楼高约3m;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cm,宽度约18cm,厚度约1cm;一只新铅笔的长度大约为20cm。2、时间的估测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0.3s;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s;中学生的百米成绩约为14s;普通中学生跑完800m用时约为4 min;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