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金色课堂+红色基地+银色话筒+绿色联盟”教学模式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创“金色课堂+红色基地+银色话筒+绿色联盟”教学模式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七彩学科网上搜索。
1、开创“金色课堂+红色基地+银色话筒+绿色联盟”教学模式,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为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宿州市灵璧县打破传统“灌输式”党课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党课内容,创新党课形式,优化党课载体,开创“金色课堂+红色基地+银色话筒+绿色联盟”教学模式,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打造“金色课堂”,让党员干部“有所学” 。巩固集中学。以课堂教学和集中学习为基础,打造“周一金色课堂”,即各单位、乡镇每周一固定开展“金色党课”学习,主讲人聚焦主题主线,将理论知识、正反案例、工作感悟、身边榜样、典型事例等纳入党课内容,在选题上精心选、用心。
2、磨,真正把一堂课说实说透说细,让党员在党课中充分汲取“养分”,汇聚金色智慧海洋。创新“流动学”。成立“金色教师资源库”,选聘县委党校6名讲师担任专职教师,各乡镇、单位党支部从领导干部、专家教授、学校教师、致富能人等人员中择优聘请宣讲兼职教师,成立“专业教师+兼职教师”“流动宣讲队”,按照“党员活动到哪里,党课教育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深入各村(社区)开展现场宣讲,把大型党课化整为零,分行业、分层次、分支部进行“巡回式”宣讲,激活党组织“末端神经”。今年以来,共巡回宣讲160场,参与党员5000余人次。拓展线上学。突出“党课+互联网”功能,充分发挥全县338个远教站点、远教文化广场、“灵璧先锋”。
3、公众号,灵璧先锋网等平台作用,定期推送党课视频,并开创“金色党课直播”模式,使“线上党课”真正成为在外党员、流动党员教育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已录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访谈11期,护航二十大“一把手”访谈节目7期,“金色党课直播”65次,观看党员及群众近4000人。打造“红色基地”,让党员干部“有所看” 。打造“红色载体”。在灵璧县奇石公园内新建“百年灵璧党史馆”,设置“建党先声 峥嵘岁月”“筚路蓝缕笃定前行”“鼎新革故走向辉煌”“跨越崛起民族复兴”四大篇章,综合运用实物、照片、影像、场景模拟等形式,生动展示灵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2021年以来,。
4、先后吸引8000余名党员群众前往参观学习,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开展“红色教学”。依托灵璧县烈士陵园、灵璧抗日中学遗址、韦集镇代家村烈士墓等系列红色资源,让文物史料成为“教材”,并推出以“吃一顿红军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扫一次烈士墓”为主的“五个一”红色基地教学套餐,开设沉浸式、体验式党课。2021年以来,近2万名党员干部、学生群众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学。讲好“红色故事”。依托县、乡、村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打造“传化讲堂”“纳凉书场”“树下讲堂”“万广说理”“五老”宣讲团等特色宣讲平台,邀请灵璧籍老党员、抗战老英雄、乡贤“五老”等身边榜样进行访谈,以。
5、小故事展现大情怀,把党的百年历史讲得更有生命、更有血肉、更有力量。2021年以来,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党史宣讲2000余场。打造“银色话筒”,让党员干部“有所言” 。“大党课+微党课”。打造“银色话筒”讲党课模式,创新实行“大党课+微党课”制度,“大党课”即党支部书记每月至少讲1次大党课,“微党课”即由支委委员与一般党员每周轮流辅导领学,让每一名党员都从“听众”变“主角”,形成“人人讲党课,共同促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共交流+谈心得”。各党支部定期开展内部交流研讨会,党课主讲人与参学人员形成“一对一、一对二”对话小组,或形成4至8人的研讨交流小组,通过访谈对话或者多人交叉对话的形式,发掘自我所。
6、学知识,分享心得体会,碰撞思想火花,达到“共融、共情、共鸣”的效果。“搭平台+广参与”。各党支部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每逢重要工作、重要决策等,党支部及时邀请党员与群众代表出席会议,征求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民主决策的作用,用“银色话筒”完善“发声”机制。打造“绿色团队”,让党员干部“有所为” 。建强教师队伍。将农技专家、企业管理者、返乡人才、“田秀才”“土专家”等各类人才纳入人才信息库,将相同特长的党员编入一个“绿色团队”,不定期面向本地党员群众,特别是脱贫户开展绿色生态种养殖实用技术党课培训,充分发挥人才引擎作用。打造特色课程。依托灵璧县农业博览园与郑楼村等学用示范基地,结合食用菌、中草药、红辣椒、黄牛等特色项目,开发致富技能、中草药种植、畜牧养殖等10种“绿色”党课,用大家喜欢的听的“白话”“土话”进行讲授,精准掌握群众“口味”,不仅将党课讲好,更将党课讲“活”。创新送学方式。开设组工送学、“远教+党课”、“结对子”讲党课、“板凳党课”“田间党课”等多样送学形式,通过拓展党课辐射空间,让党课走“新”更走“心”,有“为”更有“味”。目前“绿色团队”先后与1150名党员进行结对,组工送学280余次,参与党员及群众近4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