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2.4《妙用标点-查找与替换》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2.4《妙用标点-查找与替换》教案2.doc(6页珍藏版)》请在七彩学科网上搜索。
1、4 妙用标点-查找与替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常用的中英文标点 2、 了解中英文标点输入的切换方法 3、 了解风筝的来历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目标 1、 能够使用“查找与替换”功能对文档进行修改 2、 能够正确的区分中、英文标点符号 3、 掌握“首字下沉”的使用 4、 了解软键盘的使用(选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够使用“查找与替换”功能对文档进行修改 2、掌握“首字下沉”的使用 难点 1、能够使用“查找与替换”功能对文档进行修改 2、能够正确的区。
2、分中、英文标点符号 学情分析 本课以风筝的来历这篇文章作为样例来引导学生学习 Word 文档中“查找与 替换” 的功能以及 “首字下沉” 效果。 可以说样例的选择是本教材中的巧妙之笔。 当下正值春季,正是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踏春、游戏的黄金季节。而风筝又是春季 最流行的游戏工具。 同学们对风筝的兴趣是极浓厚的。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本课可以通过这点着手。 一开始通过风筝引发孩子们学习兴趣, 然后从文章入手, 以小队合作的方式学习本课目标中的“查找与替换”及“首字下沉”。在兴趣的 引领下、合作的推动下,学生们学习这一课的目标将是轻松而又愉快的。 教学方法 兴趣激发、演示操作、学生演示、任务驱动。
3、。 学习方法 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上机练习。 教具 “六味家园”文化墙、风筝的来历文档(原稿、修饰稿)、电脑文档、 知识拓展文档。 教学用时 2 课时 板书设计 第 4 课 妙用标点查找与替换 学习目标: 1、 认识中英文标点 中文:实在、有力 英文:轻描淡写 2、学习查找与替换:方便批量修改 3、首字下沉效果:修饰每段的第一个字 学习收获: 作业 1、 完成书后 22 页“创作天地”中的 3 个练习 2、试着在网上下载相关“哆啦 A 梦”的文章,用查找 替换功能将“哆啦 A 梦”替换为“机器猫”。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欢迎同学们又回到“六味家园”,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4、同学 们你们有信心去完成它们吗?春天到了,春天是个放风筝的季节。把漂亮的风筝 放飞到蔚蓝的天空,心也随之四处飞翔,人和风筝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感觉 美妙极了。我喜欢春天,也喜爱风筝。同学们,你们喜欢风筝吗?喜欢的事物, 我们就应有所了解。在这里,我就有一篇关于介绍风筝的文章,同学们就来和我 一起学习朗读一下它吧。(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齐读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让我 们了解了有关风筝的知识。接下来,我们还要巧妙地利用文章中的标点,来一起 学习完成信息课上的知识和挑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4 课,妙用标点查找 与替换。(老师写板书、同 学们在下面探讨文章中的标点有什么问题) 二、开始学习 1、认识中。
5、英文标点 学生间相互讨论中英文标点的区别 、学生起来谈谈如何区分中英文标点 、老师归纳区分要领: 中文标点 实在、有力 英文标点 轻描淡写 2、学习“查找与替换” 以逗号为例,老师介绍演示“查找与替换”的操作 、以句号为例,让学生当“小老师”演示查找与替换”的操作 、学生上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风筝的来历中标点符号的替换 、拿出文档电脑,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电脑 中文字的替换 、学生和老师一起归纳“查找与替换”作用(便于批量修改) 3、学习“首字下沉”效果 、展示修饰完整的风筝的来历文档,请“小老师”上台演示完成文档中文 字和段落的修饰。 、老师介绍演示“首字下沉”效果的操。
6、作 、学生上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风筝的来历中的“首字下沉”效果 三、学习收获 让学生起来谈这节课的收获。老师给予简单点评。 四、拓展学习 向同学们介绍“软键盘”的作用与使用。 五、总结 今天围绕着风筝,我们看到了风筝所带来的乐趣,学到了电脑所提供的便捷。在 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也走进大自然里去放风筝吧。我们不但要做一个快乐学 习的孩子,还要做一个快乐生活的 孩子。祝你们健康、快乐。 课 后 反 思 一、经验收获 1、以“挑战赛”的方式来完成练习,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学生按 照“快”“慢”搭配的方式分为六个小队来上机,目的是为了同学间能够更好的 发挥“小老师”“一帮一”的作用。以小。
7、组为单位来完成练习,也能够使平时学 习较慢, 但又比较内向不爱向其它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的同学都能够在课堂中把 目标练习完成。老师在检查学生练习时也大大得加快了速度、节约了时间、提高 了课堂效率。小队之间在相互竞争,竞争得越激烈,课堂气氛越活跃。以“星星” 为竞争奖励,孩子们开始是为了争夺星星,到后来就成了 争夺第一、不甘老么。即使没有星星了也不愿落后。有了这种意识,就大大的加 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是越来越高涨 了。 2、小队的口号能很好的给学生鼓劲加油。让作得最快的小队把自己队里的口号 向大家喊出来,不但是对自己小队的一种鼓舞,更是对其它小队的一个鞭策。获 。
8、胜的小队喊出口号,越喊越有劲。没作完的小队听到别人的口号,自己当然也想 喊自己的口号。无形中就是一种推动力。即使最后一个完成的小队,让他们喊出 口号来,也是在给自己加油鼓劲。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更加增坚定了学 生挑战任务的信心。 3、 用贴近生活的元素进行导入, 更加能提高学生兴趣。 本文中的学习样文是 风 筝的来历。而当下正值是美好的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因此我用春来的 美好和风筝的美妙来引入,学生马上就对老师制造意境充满了向往,对下面的课 自然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这位好导师,后面的课程一切都显得那么快乐自然。 最后再以春天的美好、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放风筝、作一个不但快乐学习,还要快。
9、 乐生活的孩子结束。前后两次提到美好的春天,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的印象, 而且还让学生对生活充满美好往向。 二、不足借鉴 1、引入新知识点时,应直截了当,而尽量少用设问、自问自答。三年级的孩子 思维是很活跃的,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往往有了想法就会不加思索的说出来。 在本堂课中,为了引出“查找与替换”,在演示操作中我故意先用笨办法,然后 打算提出设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紧接着就是自答的方式说出有“查找与 替换”这个便捷的方法。原本没打算让孩子来答的问题,结果问题一出口就有许 多孩子举手示意要回答。孩子们的积极性是不能打击的,必须要他们起来说自己 的想法。可他们的回答结果和我想中象的结果是一样。
10、的,请了三位同学起来用了 不少的时间,却没有一个能答到点子上。就这样浪费掉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还好 我赶紧说“这个问题同学们回答不上来不能怪你们,因为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目 标?”这样才把正课拉回来。当时下面还有几个同学仍在举手,如果我不及时 采取办法,课题将会越跑越远。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我把教七、八年级学生的习 惯带到了三年级孩子的身上。七、八年级的大孩子,一但遇上老师这样的设问, 他们都知道下面紧跟着就是老师的答案,所以没有孩子会举手回答这样的问题。 但小学中低段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年龄特征,在这种情况就容易出现“抢答”的 意外。在今后的课程当中,还应该多加揣摩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 。
11、的年龄层次因人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从本堂课来说,这种新知识点的引 入,还是老师直接说出“我有更好的办法,同学们想知道吗”效果会好一些。 2、小队在合作完成练习时,对于进度比较慢的小队,老师应及时上前找出原因、 给予帮助。在电脑操作中,一些操作失误造成的意外情况是难免发生的。对于三 年级的学生,一但出现意外,就会显的措手不及。从这堂课的第一个挑战(完成 标点符号的查找与替换练习)的情况来看,就是这样。六个小队全部完成挑战所 用的时间大大超出了我所预估的时间。当时最慢的两个队, “糖果队”和“柠 檬队”,他们的小队长潘俊佑和王博在六个小队长里动作都是数一数二的。可两 个队的整体成绩却意外的很。
12、靠后,一个第六,一个第五。上课时的情况是我看到 潘俊佑很快作完了,我很自信他会帮助他小队的同学也很快的完成。可他们小队 却迟迟没有完成。 直到最后我走过去才看出究竟。 原来是他们队的一个孩子在 “查 找”栏敲英文逗号时,不小心在后面敲了个空格。这个问题在操作上纯属意外失 误。由于是后面多了个空格,问题虽然很好解决,但没经验的孩子是很难看出问 题的。小队长当然也是半天找不出缘由。以至这一个孩子托了整队的后腿不说, 也耽误了全班同学不少时间。我如果早点上前提供帮助,可以给全班省出很多时 间。就能把后面紧跟着的一个让学生自己探究完成的练习电脑的查找替 换完成掉。 结果因为时间关系,电脑这篇文章的练习。
13、只好省去。电脑这个环节虽然 不是新的知识点。 但它是需要同学掌握标点的替换后, 用知识的迁移才能完成的。 我把它作为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环节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后来不得不省去, 我感到十分遗憾。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动作快的同学,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动手 能力都是非常强的。但是对于给他人纠错的能力,还是需要经验的。因此这种时 候老师应该及时的去帮助学生纠错,而不能一味的全靠小队长。 3、小队中, 队员之间的配合还略显不足。很多同学都对小队长有依赖性,遇到不会的总想等 小队长做完了来给他帮忙。这样给小队长的压力是很大的。一个小队如果有两个 这样的人,就会很影响全队的进度。这节课中两次都获得第一的“荔枝队”,他 们在队员之间的 相互配合上就做得很好。我会第一步,你会第二步,我们两个 在一起就把两步都完成了。而其它小队很多同学都是我不会第二步,就等着队长 来帮我,进度当然就慢了。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还应多提示学生队员 之间也要相互配合,懂得 1+1 才能等于 2 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