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合集.doc
4 4 篇篇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合集合集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xx 理工大学党委始终围绕中心 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带领全校 师生员工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认真把握好基层党建的 三个基本标准,推动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快速发展、跨越发展”, 为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领导班子好、党员队 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进一步显现。 加强班子建设,把干部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多年来,校党委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并把加强班子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通过班子建设带动干部队伍素质的 整体提高。校党委通过“抓政治、抓学习、抓团结、抓决策”,使班 子的办学治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 xx 年初,学校党代会召开 后, 校党委又适时提出把增强 “凝聚力、 创造力、 战斗力和治校能力” 作为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规章制度建设,完善班子议事规则, 形成了团结务实、勤奋高效、坦诚共事、互相支持、凝心聚力、共谋 发展的作风和氛围。 同时,学校党委积极探索新时期干部选任的新路子,提出并大胆 实践了竞争性分类选任干部的新模式, 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被 xx 省委组织部评为 20 xx 年全省组织工作 创新项目;干部教育和培训实现常态化,干部自主选学取得新突破, 20 xx 年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干部自主选学培训基地,首次承担 并圆满完成了 12 个专题 15 个班次 700 余名学员的培训任务。此外, 在全省高校率先开通了网络在线学习平台; 为了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 道,校党委在认真做好干部境内外培训研修的基础上,先后在太钢、 平顺西沟、右玉等地建立了“德育教育示范基地”、“党员干部教育 基地”等。 加强组织建设,发挥三个作用 xx 理工大学现有 6621 名党员,24 个基层党委直属党总支、20 个党总支和 294 个党支部;教职工中党员比例为 50,学生中党员的 比例也在逐年提高。近年来,校党委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将基层党 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 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和党员的先锋模 范作用发挥作为组织建设的标准,形成了“放权、覆盖、培养、管理” 的工作新格局。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校党委重视从科研教学一线培养和发展青年 教师党员,坚持“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的原则来培养和发展学 生党员。同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年将新党员的审批权下放各学院 党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注重学校实际和作用发挥,切实增强了党建 工作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教职工党支部组建突出了教学、 科研、 管理、 服务等工作的关联性,学生党支部建设坚持“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 有党支部”的设置原则,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按期换届,建立健 全了全校各级党组织。在党员管理工作上,完成了全校党员的数据库 建设,实现了动态管理。 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更加扎实,全体党员 的先进性意识不断强化,涌现出了“爱心家园”、“贫困生免费就餐 窗口”、“螺丝钉之家”等一批先进集体和“党员先锋岗”、“楼长 妈妈”等一批先进个人。近五年来,学校党委及 30 余个基层党组织 和 50 余名先进个人,先后受到省委、省高校工委的表彰。 加强党建工作,做到让群众满意 “十一五”期间,学校党委坚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党建工作, 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一等 奖 1 项、二等奖 2 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4 项、二等奖 59 项、三 等奖 15 项。在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国家级教学团 队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计划实施学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 高校。 学科建设体系优化。现有国家重点学科 2 个,重点培育学科 1 个, xx 省重点学科 13 个;本科专业增至 67 个,硕士点增至 113 个,博 士点增至 38 个,博士后流动站增至 6 个,11 大学科基本覆盖了 xx 省的主要工业领域。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目前,承担各类国家级项目 480 项;获得国 家和省部级科研奖 384 项,教学成果奖 119 项。在近 13 年获得 15 项 国家级大奖中,“十一五”期间获得 7 项。同时,学校进一步突出与 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办学优势,20 xx 年先后与 10 余家省内外大 型企业及部分市签订了长期合作框架协议,以实际行动为推动 xx 转 型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广大师生人和气顺。学校多年来坚持抓民生工程、抓和谐校园建 设,切实解决关乎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去年以来,通过加大投 资力度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环境、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增加教职工收入 等,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气顺、人和、心齐、劲足”的干事创业良 好氛围。 群众评价满意度高。今年 1 月,学校党代会隆重召开,高票选举 产生了学校新一届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充分反映了广大师 生对党委的高度认可。 从今年开学初对校级班子工作测评征求意见的 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群众的满意度在提升。 xx 理工大学党委党建工作的实践证明,高校党建工作只有始终抓 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始终重视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始终坚持把 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个根本,才能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才能保证 治校能力的提升,才能保证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 xx 省 xx 市城区 xxx 路街道 xxxxx 社区成立于 20 xx 年 7 月,辖区 面积 0.136 平方公里,有楼房 37 栋,总户数 2491 户,总人口 8033 人。社区党总支下设 3 个党支部,共 72 名党员。社区先后荣获全国 文明和谐示范社区、全国学习型社区、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单位、全 国残疾人之家、xx 省文明和谐社区等国家、省、市、区上百项荣誉。 围绕固本强基切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为载体, 实施党员素质工程,努力培养和形成思想上讲学习、工作上重学习、 效果上看学习的风气。二是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置了 低碳生活倡导岗、献计献策金点岗等 13 个岗位,让党员根据自身的 身体状况和能力所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楼 院, 走近居民, 了解和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 延伸了党建工作的触角。 三是开展“亮党员身份,树党员形象”、“设岗定责,争当先锋”、 “住社区一日, 为民办一事” 等主题实践活动, 成立社区党员服务队, 开展政策宣传、小区绿化、卫生清洁、维护小区治安等便民服务,营 造了文明、优美、和谐的小区环境;72 名党员分别与辖区 72 名困难 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让 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党组织 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共走访慰问困难户 306 人次,做好事 517 件,赢 得了群众认可。 围绕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区各项工作 近年来,社区党总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扎实推进 环境卫生整治、精神文明和“xx 和谐社区”创建,有效促进了社区 和谐发展。 一是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明显。社区组建清扫队、楼前楼后绿化队, 对社区环境卫生进行了大整顿。平整了路面、安装了路灯、拆除了违 章建筑、美化了小区,安装了健身器材、安装了供居民玩耍的石桌石 凳,社区面貌整洁优美、舒适和谐,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真正实现了楼道客厅化、小区公园化,让人处处感到“家”的温馨。 二是精神文明创建稳步推进。依托阳光广场文化宣传长廊、社区 网站、黑板报等阵地,不断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家庭 美德、 好人好事和科普常识的教育; 组建合唱团、 秧歌队、 太极拳队、 夕阳红晋剧演出队等文体队伍,做到周有广场文体自演、节有欢歌庆 典大项活动,比如,每星期一、三、五、日的阳光广场大家唱和二、 四、六的消夏舞会,已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举办文明礼 仪、生活保健、疾病预防、婴幼儿早期教育等各类培训,放映爱国主 义电影、消夏广场文化活动等系列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 安排,常年不断线”,不但宣传了党的政策,而且还丰富了群众的精 神文化生活,倡导了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是服务居民能力迅速提升。社区在办公室门口设置了残疾人无 障碍通道。将计生办、工会、劳动保障、医保等部门全部集中,实行 “一站式”服务,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涉及家政、家电维 修、职业介绍、房屋租赁等多个项目,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组织 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义务巡逻、义务劳动、义务监督等活动,初步形 成了多类型、多层次、全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依托社区阳光广场搭 建就业平台,以“暖冬送岗位”为契机,以生活困难群体为重点,广 泛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等活动。通过帮政策、帮技能、 帮信息、帮协调,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就业人数 320 人,实现无“零 就业家庭”。 四是社会稳定工作扎实有力。“点、线、面”结合、“打、防、 控”一体的“五联五创”社会治安管理新机制全面建立,违法犯罪活 动、非法宗教活动受到严厉打击。落实信访责任制,建立了信访接待 制度、 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 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化解消除了各种不稳定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 围绕党建创新不断创新完善保障机制 一是认真落实党建责任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 位,党内民主渠道畅通,党组织生活制度、工作制度健全,坚持“三 会一课”,利用社区远程教育网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 律法规以及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对离退休的党员进行“我是党员” 教育,对在职党员进行创先争优教育。 二是实行党务公开和居务公开。根据工作需要,做到了固定性内 容长期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及时公开。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成立了社区党员“365 便民”服务站、“悄 悄话室”、“心理俱乐部”,制定了错位工作法,延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