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案.doc
WORD 格式整理版 学习指导参考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案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案 第一课春天第一课春天 单元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 ,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 ,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 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五、聆听并学唱春晓 单元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三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 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三、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本单元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 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 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 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 1918~1930 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 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 舞曲体裁,C 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 4 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 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 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 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 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 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 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 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 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 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 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 成呼应。 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 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 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 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 WORD 格式整理版 学习指导参考 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 结合紧密。 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 唱起来朗朗上口, 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 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 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 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 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 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 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 拍,宫调式。旋律 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 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 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 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 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 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 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 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 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注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 的时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按照小黑板提供的乐谱进 行教学。 四、编创与活动 教师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 的生活常识。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 主动参与,还可以分小组设计更多的像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 千万不要生硬地读, 要有感情地朗读, 可比一比, 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 生动、 有趣。 WORD 格式整理版 学习指导参考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小燕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2.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3.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 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 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 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布谷 1 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 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 (多媒体展示)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 读。 2、 教师导入 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 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 学生很自然地揭题--“春” 3、教师板书春晓 ,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 “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 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 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4、 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 (学生模仿青蛙、 蛇、 小燕子、 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 呢(学生回答A、好美呀 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 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再次听范唱 WORD 格式整理版 学习指导参考 7、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 8、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 “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来 描绘一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例如有蓝天,有绿草、还有那哗啦啦 的小河水 9、老师邀请小组成员上台演唱自己创遍的歌词,体验创遍过程中的快乐 10、教师导入 “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唱歌、跳 舞、郊游) 14、分组活动听春晓音乐自由地舞蹈、歌唱。 二、课堂小结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需要我 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 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 去爱护、 保护大自然, 去争做 “绿 色小标兵” ,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 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调动现代化教学手 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 好歌。 WORD 格式整理版 学习指导参考 第二课放牧第二课放牧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短笛 、 牧童 ,唱牧童谣 , 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 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谣 ,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 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二、 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 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 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 ,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 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教材分析 1.歌曲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是贺绿汀谱写的一首描写牧童放牧时的情景的曲调。全曲由三部分 构成。 2.合唱曲